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学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情感元素十分丰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领域重要形式,其不仅具有一定的音乐特征,同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因此,在国家不断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今天,高校需要重点将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学科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形成一定音乐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感知。

一、民族音乐文化定义

民族音乐,具体指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人民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积淀,根据民族的习俗所构建的一种音乐体系,主要功能是缓解当时人们生活劳作的辛苦,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因为不同地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呈现的民族音乐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1]。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我国民族发展领域重要的文化产物。

二、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点要素,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需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学习、认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如今,国家强调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建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所承担的责任十分艰巨。通过高校教育,能够将民族文化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让个体在学生时期就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方便其今后在深入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对民族文化保持正确的思想认知。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2]。高校借助于音乐学科载体,将民族音乐文化有效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为我国在国际文化领域提高影响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由此可见,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显著,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充实和深化

在新时期的教育大环境下,传承民族音乐,对于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音乐课程内容的充实与丰富,引进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健全学生音乐知识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丰富音乐文化底蕴,进而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综合素养。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十分显著[3]。民族音乐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程内容体系,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同时,民族音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对于实现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对民族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具有互为促进的关系。因此,高校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渗透,在促进音乐教学改革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三、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传承的路径探究

(一)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文化传承

环境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高校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为了实现民族音乐有效传承,需要重视音乐教学环境的建设,从而为民族音乐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通常情况下,要想实现民族音乐有效传承,需要从社会、高校和家庭环境方面进行创优处理。

首先,在社会环境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干预,加强民族音乐传承支持力度[4]。根据民族音乐传承具体要求,制定完善性的政策、体制,为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改革,提供重要的政策导向。比如说,政府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就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贯彻与落实,制定相关的教学改革标准,从而保证民族音乐的渗透与落实,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强扶持资金投入,支持高校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为发掘民族音乐资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创新,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确保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渗透与执行力度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