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新媒体面向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的探索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手段,如何利用新媒体激活新的业态变革成了诸多行业的探索思路。

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同样可以为课堂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汉语文化以及辅助母语文化迁移提供巨大帮助。新媒体可以为教师打开全新的教学视野,可以让学生充分获得汉语文化的体验与认知,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深度协同和互动转换,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环境。

一、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与时代意义

“新媒体”一词是英文“NewMedia”的直接翻译,“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专有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P·戈尔德马克提出来的,最初应用在广播电子录像中,之后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受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影响,基于开放、自由、共享的技术理念,所表现的形式已经多种多样,新媒体可以是文字、图像或者影像的载体,也可以是综合媒介集成化的体验过程。当前新媒体主要呈现在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产品和户外媒体等设备上,并通过软件和虚拟平台来展现其智能化媒体的属性。

在新时代下,新媒体不再是简单的广播电视的技术,它已经依托互联网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并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数据和在线服务。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媒体可以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来自全世界的丰富的信息参考,可以实现信息自由共享和深度学习模拟,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信息化和智能化辅助载体,进而变革业态的发展路径。

二、传统教学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化存在的问题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载体,汉语文化教学就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桥梁。过去我们的课堂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汉语文化教学的引导,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一些特殊的汉语语用环境下经常犯错。

近年来,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和汉语学习热潮的兴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新的语言学习需求下,传统的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文化教学出现了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够、多民族文化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文化指导实践的交流能力不足、课堂互动性差等问题。

(一)教师开展汉语文化教学的意识不够鲜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与内地交往不断深入,当前学习汉语的各年龄段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在不断增多,这对新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挑战。以往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和对语言规则的掌握速度,从而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化的引导和对当前国家发展形式的正面教育。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训练用在语法、语义的教学锤炼上,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汉语文化教学为少数民族学生日后的语言学习和交流带来的深远意义。

这样仅以知识训练为核心的汉语言教学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由于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不够鲜明导致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不高,对汉语语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也使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形象的正面认识,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日后语言的交际应用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教师面对多民族文化背景开展汉语文化教学的能力不足

随着各学段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扩大,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面向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在学生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转译或者同构汉语言文化,而不是粗暴的填鸭式知识灌输。

但是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面对多种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比对这些民族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在同时面对较多民族文化背景时,无法置身于学生本民族的文化之中运用汉语知识、认识与汉语文化的区别,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实现母语文化的正迁移。这让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难以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真实差别,也为语言学习构成了文化背景较难融入的障碍。

(三)学校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体系构建不够充分

由于教师对汉语文化教学的意识不够鲜明,导致教师或学校对汉语文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体系的构建不够充分。

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文化教学素材主要是基于汉语教学有关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内容,并没有进行适当地扩充和丰富,资源的形式也经常是教师的课件或者是辅助教材的相关书籍,内容滞后、形式单调,不能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今中国发展崛起的奋进历程,使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的文明缺少认同和崇拜,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出现严重的偏差和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