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身边的好学校|民族教育的奇葩--吉首市民族中学

通讯员 谢开旺 瞿伟

吉首市民族中学(下称市民中)创办于1973年,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学校占地142亩,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区划明确、布局合理,是治学育人的佳园。学校现有教学班级46个,教师189人,其中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硕士研究生30人,州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学校拥有标准运动场、图书馆、校园电视台、音乐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排练厅、钢琴房、美术教室、信息技术教室、录播教室等湘西州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湘西州州长龙晓华来校指导工作

近年来,学校确立“为民族育英才 为学子谋未来”的办学宗旨;“文化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办学策略,始终坚持走湘西民族特色和艺体特色的办学之路,以“民族艺术教育理论”为主线,以“民族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使湘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校这块主阵地来传承和创新。为民族育英才,为学子谋未来。一代代市民中人艰苦奋斗,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领导作风、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办学特色蜚声社会,成为享誉湘西州的名校之一。

挖掘民族文化 丰富特色课程

作为一所民族中学,学校致力于建构“湘西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湘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制定《湘西民族文化课程标准》,围绕该标准系统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湘西民族音乐》《湘西民族美术》《湘西民族体育》《醉美湘西》等系列校本教材。同时,学校在《湘西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上加大投入,累计投入100万元,修建了“湘西民族文化长廊”“跳歌摆手堂”“民俗文化陈列室”“民族艺术教育长廊”“师生艺术作品长廊”“湘西名人名家长廊”等。学校以课程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使民族文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每天课间操,全体师生齐跳土家族摆手舞。吉首、凤凰等地苗寨已成为学校美术专业师生的写生基地。苗歌王、民间扎龙扎狮艺人、舞龙舞狮高手、第四代苗族鼓王、蜡染能手、苗画大师等民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被聘请为校聘教师,经常来学校授课指导。

▲“湘西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受领导、专家好评

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在高一年级开设“湘西民族文化”课程,采取学科渗透、开办讲座和选修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湘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王安邦、黄杰两位老师的《小姜糖中的大故事》《识孝》分别获湖南省高中传统文化教学竞赛一、三等奖。学校培养了几十位知晓民族文化,擅长各种民族技艺的教师人才,音乐老师除了专业技能,还会教唱苗歌山歌,体育老师教学生跳竹竿舞、踩高跷等。学校大力开展民族艺术教育社团活动,成立了十二个学生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组建的蜡染、苗鼓、舞龙、舞狮、舞蹈、合唱团、管乐团等社团组织,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学习训练,让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嵌入学校的日常生活里。学生的《矮寨大桥岩石基础条件的探究》课题获湖南省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二等奖。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市民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展示和宣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作品美的呈现和创新,受到专家领导和民间艺人的一致好评。在湖南省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论坛上,学校校长谢开旺以“依托湘西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为主题作了典型发言。“湘西民间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现场研讨会在市民中召开,是对学校湘西民族文化教育的极大肯定,在湘西州及全省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拓展校园文化 提升文化涵养

学校修建的“文化长廊”“校园文化墙”等校园文化景观,以富有学生生活气息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提示学生,以湘西本土的民族文化感染学生。努力营造浓厚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得到熏陶。

▲“湘西民族地区”学生作品在教育博览会展出

为了满足广大师生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学校在校团委组织下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通过各类兴趣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组织专人编著校本教材《中学生文明礼仪读本》《吉首精神》《醉美湘西》等,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入课堂,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常态化活动当中。多次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田径运动会、经典诵读、艺术节等各种文化活动,营造出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