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当今社会中孩子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国一代人,学生的素质主要是由教育等方面影响的,而民族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城乡差距过大,师资力量不足,家庭教育欠缺,学校资源缺乏,种种问题制约着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进程,对教育的发展乃至全国的经济都有着很大的阻碍。提升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一、少数民族的小学教育现状

(一)城乡差距过大,教育公平难以保证

民族小学教育在我国面临着城乡差距过大的窘境,人口基数大且文化水平偏低,据统计,民族地区每个乡基本只有1到2所完全小学,这将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严重的阻碍。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这使农村小学的教育更弱,学生和教师也日益流向城镇,师生严重流失。经费的不公自然也就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从教育起点便处于劣势,和城市学生相比,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师资缺乏且质量较差,缺乏学前教育,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育江河日下,导致城乡教育之间差异越来越大。

(二)有关部门投入供不应求,教育资源较少

十九大以来,中国更加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推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政府在教育经费开支上也大大提升,农村民族的小学基础设施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得到改善,增加了住房补贴,教育环境也大大提高。

然而,农村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且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大,受教育水平低,严重阻碍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对民族农村小学的投入不及所需,农村资源少,环境差,经济发展水平低,投入供不应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就日益增大。

(三)学校管理水平落后,教育观念陈旧

在当前民族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几个问题,严重影响着民族教育事业的进步,首先是全面统筹能力不强,对学校和教师具体工作通盘考虑不足,在实施工作中往往造成被动;其次,学校缺乏正规明确的管理要求,往往将制度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系统和特色;最后,教育管理者理论功底薄弱,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没有高瞻远瞩的视角,因循守旧。

教育思想观念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当前民族小学中仍然以应试教育为重,追求升学率和成绩,阻碍了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课程内容难、繁、偏、旧,教材缺乏新颖性和时效性,教学方法依然是固有的课堂讲授和课后辅导,师生关系缺乏平等,课程评价单一。

(四)家庭贫困,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000万人,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少数民族的小学在今天能否让孩子受到有质量的教育仍然是一个难题。在小学教育的关键发展期中,留守儿童营养不足,身体受损,且缺乏心理关怀,不愿与他人接触,出现内心封闭、行为缺陷等。青少年没有父母的引导,因为知识匮乏,容易受到各种侵害。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正处于成长期的儿童们缺乏判断能力,在这种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丧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最终将会沾染不良的社会习惯,出现行为偏差。解决此类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培训欠缺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民族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上来看质量远远低于城市,且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教育观念落后。民族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从容的应对改革教育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而且学校中欠缺教师培训,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知识产生变迁,使许多老教师丧失了教学优势,新的优势也没有产生,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

受经济水平的限制,民族小学教育经费严重缺乏,许多民族教师优而则走,渐渐地师资力量江河日下,大量人才流失。市场经济大洪流的影响,也使许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被现实境遇所困,而另谋出路。

二、民族小学教育发展对策

(一)教育观念更新,城乡教育一体化

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对我国的下一代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需要转变,应该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此促进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