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议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民族技艺属于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出现异化及边缘化情况,要想确保民族技艺的快速延续,应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及多种表现形式来完成,直观的展现出了民族技艺传承的多样化。另外。受社会化教育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促使民族技艺传承存在着多元化特点。现阶段,国家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构建出了完善的民族教育服务体系,对弘扬民族文化作用显著。

一、民族教育概述

民族教育为民族技能、语言及文化知识的认知及传承提供了渠道。民族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民身份认同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在教育中与国民教育具有等同的地位。由于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主要是指多民族教育的总和。在之前,我国的民族教育主要以少数民族教育为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民族的进步,民族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同汉族一致的受教育权利。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教育方法日益完善,对民族教育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充分利用民族教育的区位优势、民族自身的特殊性及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财政支持优势,将民族技艺传承培养和技艺传承人培养纳入到民族教育范畴中,使民族教育展现出新的内涵。

二、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在民族教育范畴中纳入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

在对民族技艺传承人进行培养时,主要依靠作坊,包括家承和师承两种形式,与现代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为了推动民族教育发展,建立了技艺相关课程,但是却无法实现对具有原汁原味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要想提升我国的民族教育效果,需要将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纳入进来,对民族教育的途径进行拓展,将业余爱好、专门教育、家传、师承各种民族教育及交流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针对行业的不同,对民族技艺进行合理的分类,确保能够制定出完善的民族技艺培养方案,完善民族教育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民族技艺培养为传承人更好的掌握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术提供了手段,在民族教育中纳入民族传统技艺人培养体系具有可行性。

(二)在民族教育范畴中纳入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

技艺产生于我国的原始社会中,技艺实现了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分离,在最初阶段以口耳相传及示范模仿教育为主。到了夏商周时期完成了职事官吏及六艺的培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技艺人的培养模式不断拓宽,出现了艺徒、兼土培养、父子相承等培养形式。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近代教育模式不断发生转变,教育方式以学校教育为主,教育类型主要包括技工教育及高职教育两种形式,这两种教育形式受市场化影响较大,由于社会对专业的技术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将教育的中心逐渐向专业技术人才方向转变。民族技艺传承一直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只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该种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弱化。为了提升民族教育效果及质量,推动民族传统技艺的更好更快发展,加大对民族技艺进行传承具有必要性。

(三)构建完善的民族教育与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

手工技艺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是民众精神劳动的结晶,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近年来,社会经济及社会政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造就出了一批杰出的百工,并且成为当前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之所以出现杰出的百工,与开放的政策有直接关系,但是却无法实现对技艺的有效传承。民族传统技艺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特殊性,是对民族思想观念及民族精神的直观展现,需要对传统民族技艺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能够充分了解民族的发展历程及优良的思想。因此,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体系具有必要性,为了解民族思想提供了渠道。民族传统技艺要想长期及永久的传承下去,加强对传承人进行培养及保护具有必要性,以便能够将自身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由于传承人自己是活的载体,对传承人进行保护相较于某种物件保护方法难度更高。因此,需要构建出完善的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以提升传承模式的简易化及常规化,确保传承人培养体系的完善性。

三、结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民族技艺的传承难度却明显增加。为了促进民族技艺的延续,完善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民族技艺培养体系具有必要性。通过对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进行了解可知,无论是在眼前的利益、经济效益及资金投入量上均不占优势,且投入者自身也没能认识到加强民族技艺传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载体是人,技艺依托在人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由于传承人自身掌握了特殊的技艺,激活了民族的灵魂。为了促进民族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发展,加大对民族技艺传承人进行培养具有必要性。因此,需要在民族教育范畴中纳入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和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提升民族教育效果及质量,推动民族技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