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影视化表达研究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等而下之。这就给西方发达国家以影视化等为先导的意识介入、意识渗透、意识浸染带来了其企盼以久的契机,从而为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场已经俨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对决式的你死我活。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更是已经表现为一种异常的紧迫性,意识形态终将决定社会大众的社会行为实践的规范性、正确性、和谐性。

一、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本源与同源

(一)民族教育的民族精神本源

21世纪的今天,历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中西融合且众声喧哗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显性强势的意识形态文化,并以其影视化等文化传播之利,而对我国的正处于迷茫彷徨时期的意识形态进行着不知不觉且潜移默化的裹胁。意识形态决定了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前途与命运。从影视化表达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狂飙式发展及其与文化教育等的大幅脱节,使得文化教育之中过度填塞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强加给我国国民的意识形态之蛊。而今,我国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一个如何将民族精神,重新置入到意识形态主宰地位的光荣且艰巨的抉择。这一抉择既具有不可推卸的任务感亦具有不可搪塞的使命感,而完成这一使命与任务的必由之途,即是迫在眉睫的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所针对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泛社会化教育,与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本质区别的是,这种民族教育必须由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来共同完成——以民族教育为民族精神寻获中华民族的核心灵魂,进而重拾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

(二)家国意识的家国一体本源

国家这一词汇,是由中华民族先民以其崇高的精神,与超凡的智慧所创造的,形象化、具象化、抽象化地表达疆域、民族、统辖等一体化契约、意志、人格等规约化、规训化、规范化整合范畴的宏大概念。在这一宏大概念中,国在前,家在后,国与家不可或缺、不可分割、不可剥离,国作为文化的临时性传达而存在,家作为文化的永恒性承载而存在,充分体现了家国一体、家国天下、家国同构的宏伟意蕴。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传统社会,即是一种典型化的家国同构型社会。这种家国同构型社会表现为“家为国之基,国为家之主”“家者国之微,国者家之宏”,因此,在整个中国家国一体化社会之中,普遍存在着“何惜百死报家国”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异常浓郁的家国情怀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等表达更将家国意识中的家国一体进行了由家而国,由国而家的微观宏观双重解构,从而道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深刻的家国意识的家国一体本质与本源。[1]

(三)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同源与深度融合

中国的整个泛文化语境,目前正处于东西方文化冲突胶着的关键时期,因而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内涵来看,二者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还是从现代社会需要的视角观察,无疑都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同源性。这种同源性由家庭伦理道德而不断地彰显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从而使得民族教育有助于家国意识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同时更使得民族精神亦能够落实为一种家国意识主导下的泛社会实践的民族教育。由此可见,二者不仅具有着同源性,而且更具有着深度融合性。例如,影片《爱无疆》即以其中所深刻蕴涵着的民族教育与家国同构教育而将民族团结升华为一种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情怀。由朴实无华的叙事、真挚至极的情感、血脉相连的情怀而将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同源性与其深度融合性表达得感人至深。小而言之,影片中的民族精神的血浓于水,可谓是大爱擎天;大而言之,影片中的跨民族的家国一体意识的表达,更是大爱无疆。

二、民族教育的影视化表达

(一)民族自豪感表达

曾几何时,苏联一夕之间的轰然崩塌,令整个东西方世界均为之震惊,这种西方世界所乐见,而东方世界所恐惧的结果即缘于其过度发展的国民经济与民族教育之间的巨大鸿沟。由此可见,社会越改革,经济越发达,越需要将民族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必选项加以不间断地可持续地进行弘扬。因为,民族自豪感能够对慕外崇洋的心态进行现实化消解,并且能够重新为中国民众树立起以文化为支撑的民族自豪感。而如果能够以中华道统为民族教育注入核心灵魂,则更加有利于民族精神的服膺与秉承,并且亦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在民族精神的一体化维系下随时进行文化寻根。例如,《我的圣途》《喜马拉雅天梯》等片即以一种民族教育为出发点,将现代教育视角与民族大融合视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以现代教育向民族区域传达了来自兄弟民族的殷殷关怀,又由兄弟民族传达出了一种敢与天公试比高的离天最近的自豪的声音,充分表现出了一种“心与天梯近,天因自豪远”的民族精神的来自登临最高处的核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