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就及问题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争取到2020年民族地区的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主要指标要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该《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对新时期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受教育权利,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提高各民族同胞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2002年召开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族教育的落后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教育结构趋于合理

截至到2014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人数接近2540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27.6%,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9%。其中,学前教育阶段、普通小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普通本专科等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国各教育阶段学生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民族地区幼儿学前教育“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九年义务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9.5%以上,高中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

1.2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截至到2014年,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达129万,比2002年增长了11.3%,占全国专任教师的8.6%。国家还实施了免费师范生计划、“特岗计划”、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并且有重点的向民族地区农村倾斜,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

1.3 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教育深入开展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工作,积极鼓励和倡导各民族地区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教育。少数民族同胞和民族地区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意识在各民族同胞心中更加牢固。民族地区学校已经成为各民族学子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场所。

1.4 双语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目前全国现有各劳蛴嗨布?10万人,双语教师23.5万人。各民族聚居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民族成分的特点,探索出了不同形式的双语教育模式。在双语学校实现了民族文字教材和汉语教材同步配套供书,并且探索开发了部分以民族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教育资源。

1.5 对口支援教育项目不断增多

从2000年起,国家分别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这两个项目工程对于全面普及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内地办学成绩显著,内地民族班涵盖了从初中到研究生的一整套教育,形成了全新的办学格局。

2 现阶段我国民族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等一系列的原因,现阶段我国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矛盾,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深刻认识这些困难和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解决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2.1 民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民族教育经费总量上比较短缺并且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大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收入非常少,很难完全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希望选择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接受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民族教育需要采用“双语”或者“三语”的教学模式,这就对学校教师和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选聘“双语”教师和购置硬件设施又要求更多的教育投入。

2.2 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师资总量不足,二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三是民族教育教师整体水平较低,四是教师接受再教育培训机会少。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少、教育资源匮乏,大多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来组织广大的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使老师不能够接受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